甘肅省9月起執行存量房屋征稅新政策
9月起已開始執行存量房屋征稅新政策,房屋交易須經指定機構評估價格后進行納稅
一直以來,為逃避稅款簽訂的“陰陽合同”充斥于房地產交易市場,給國家造成巨大稅收損失。為此,從今年9月起,甘肅省開始推行新的存量房征稅政策,規定今后計稅房價不再由合同決定,而是須經指定機構評估后按此納稅。10月24日,省地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這一措施標志著我省房產稅征收將步入“嚴征嚴管”時代。
房屋交易:按評估價納稅
10月24日,蘭州市政府對外發布《關于開展房地產信息普查工作的通告》,要求從今年11月1日起至明年6月30日,對全市存量房信息進行系統錄入。
蘭州市房管局信息處一負責人表示,“這不僅是對全市房屋現狀進行的一次摸底,也有利于通過稅收杠桿進一步加強樓市調控。”
據悉,所謂“存量房”,是指除新建商品房以外具備房屋資質的個人房屋。根據規定,凡是要交易的存量房,都應繳納稅款,但因市場上“陰陽合同”等問題普遍存在,讓這項稅收征收存在嚴重漏洞。
對此,今年5月在對金昌完成試點的基礎上,我省決定9月起全面推行存量房征稅嚴管措施。
省地稅局財產和行為處處長俞福說,“這項措施簡單概括,就是所有要出手交易的房屋,都須由指定機構評估價格,如果交易價高于評估價或相差不大,就按交易價完稅;如低于評估價,則按評估價完稅。”
追查稅款:“陰陽合同”成災
那么,“陰陽合同”又是如何逃稅漏稅的呢?
10月24日,記者來到蘭州房地產交易大廳,這里人頭攢動,除了辦理房產手續,也有不少人在一旁的稅務大廳繳稅,這些看似尋常的細節,但在中介代理人李慧眼里,卻大有文章。
以一套100平方米、售價80萬元的二手房為例,按規定,所繳納的稅款包括80萬元×1.5%的契稅,和80萬元×5.5%的營業稅,共計5.6萬元,可李慧眼中的貓膩就在這80萬元的交易價里面。
“現實中,雖然雙方以80萬元的價格成交,可這只是私下認可的‘陰合同’,真正拿去完稅的‘陽合同’不過是一紙標成低價的假合同。”李慧說,此前她就以45萬元的價格給這套80萬元的房子辦到手續,算下來,逃掉的稅款竟多達2.45萬元。
對此,蘭州“巨信房屋”總經理陳學禮也坦言,由于缺乏監管,“陰陽合同”已在日益泛濫。
試點發現:每套房漏稅上萬
俞福告訴記者,“今年7月,在金昌試點一個月發現,差不多一套房補漏稅款過萬元。”
蘭州金和房屋中介公司經理謝學敏告訴記者,這其中還涉及購房者切身利益,一旦房屋買賣雙方發生糾紛,私下里簽訂的“陰合同”并不受法律保護,購房者只能吃虧。因此,推行這項新政勢在必行。俞福說,為保證房屋交易價格評價公正,相關評估機構都經過了嚴格的資質篩選,所評定的價格,堅持不脫離市場現價、符合房屋現狀兩條基本準則,對于確因客觀原因低價成交的,經核實后,則按合同價完稅。
省地稅局局長張性忠說,這項措施的推行,將成為杜絕存量房交易中“陰陽合同”泛濫的“殺手锏”。